中新網1月7日電 法國《歐洲時報》近期文章表示,中國正以適當放緩經濟增票貼長的腳步換取調整經濟結構、轉變增長方式、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與空間,但是,這個放緩必須是主動的、有節奏的、可控的,決不可讓地方政府債務成為調結構、經濟增長穩中求進的絆腳石。
  文網站優化章摘編如下:
  2013年末,中國審計署公佈經化療飲食注意過4個月的摸底結果。一直以來,外界對中國的地方債問題有諸多猜疑與恐懼,此次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,給市場吃了顆“定心丸”。
  但在可控的風險中隱憂亦不可小覷,如公共債務增速顯著高於經濟增速,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明顯快於財政收入增長,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負擔較重,債務償還壓力較大;地方債償還仍然高度依賴賣地,不具持續性;部分地方和單位違規融資、違規使用政府性債租賃製冰機務資金等。
  毋庸諱言,政府債務已成為當下一個全球性問題,無論是日本自1991年陷入台北婚禮顧問債務危機後至今仍低迷的經濟形勢,還是2007年金融危機之後歐債危機的持續肆虐,亦或是美國“汽車巨人”底特律的破產倒下,都讓人難免談“債”色變。
  事實上,債務並非洪水猛獸,而是一柄“雙刃劍”。一方面,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更加靈活地籌集資金,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有融資的強烈衝動,而且在不斷的債務滾動中加強,或可導致債務失控。
  因而,對於地方債這匹“野馬”不是一棍子打死,而是配好“馬鞍韁繩”,更好地駕馭它。在此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便首次將控制和化解地方債作為2014年經濟工作要點。而在財政工作會議上,中國財長樓繼偉則為地方債管理指明瞭方向——要修明渠、堵暗道,有效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。
  誠然,中國經濟依然是個不太協調的綜合體。既有多年快速發展累積的財富,新釋放的制度紅利與新型城鎮化的增長潛力,但也有不確定性……
  隨著中共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,2014年亦被視為中國再啟改革的開局之年。在此背景下,勿讓地方債影響改革大局。這就需要——首先,改變唯GDP考核的現狀。不少分析已經指出,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始終沒有創新驅動、管理驅動,都是資源驅動、投資驅動。
  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,而大量投資只能通過舉債籌措資金。因此,政府投資不減,經濟結構轉型難以成功。
  其次,地方債務不是一道免費的午餐,需要正確認知債務的經濟屬性,尊重經濟規律,並抑制各級政府的隨意舉債和超額支出的陋習。
  第三,調整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不平衡問題,中央將減少在財政上的過度集權,而給地方政府提供一條新的融資渠道。而根據中國高層的改革部署,解決的辦法是一方面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,同時政府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。
  2014,世界經濟春天的腳步正在走近,中國也正以適當放緩經濟增長的腳步換取調整經濟結構、轉變增長方式、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與空間,但是,這個放緩必須是主動的、有節奏的、可控的,決不可讓地方政府債務成為調結構、經濟增長穩中求進的絆腳石。  (原標題:歐洲時報:莫讓地方債成中國改革全局絆腳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77tswd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